上海中心:不只在“高度”上排第一
2016-04-28
4月27日,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揭开神秘面纱,部分区域开放试运营;同日,上海自贸区低调迎来扩区一周年。高耸入云的第一高楼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坐标,双双闪耀浦江……
十年磨一剑,创造了超高层建筑史上多个世界第一的上海中心,充满了浓浓的“极客范”;海拔最高的巅峰艺术展厅、观复博物馆、诚品书店等的入驻,又让这座“天空之城”成为东方明珠上海的人文地标。
“第一高度”彰显诸多“第一水平”
632米,这是中国超高层建筑的新高度,相当于上海外滩观光步道的长度,而上海中心的高度却不仅仅体现于此。
行走在外滩,仰望上海中心,120度旋转外形的摩天大楼犹如蛟龙出海,高耸入云,无论是阳光映衬、云海渺渺,还是灯光璀璨,均各具独特魅力。“为了达到理想的技术和艺术效果,我们几乎选择了最难的设计方案,但我们愿意接受挑战。”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晓波说。
上海中心建筑总高度632米,地上127层,地下5层,总建筑面积57.8万平方米,是目前中国第一、世界第二的超级摩天大楼,仅次于迪拜828米高的“哈利法塔”。人们谈起上海中心,大多以流行语“高大上”来形容,而这“高”与“大”均是对建造施工的巨大挑战。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高振锋说:“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施工,犹如现场直播,可以说,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,要坚定信念攻克难题,要一丝不苟打造精品。”
乘坐18米每秒的全球最快电梯直达500多米的观光层,只需55秒。这55秒背后,凝聚了中国建筑史上诸多的“第一次”。这是中国第一次建造6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,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单体建筑;世界民用建筑一次性连续浇筑方量最大的6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基础底板工程;创造了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20米高度的世界新纪录;全世界第一次在超高层上建造14万平方米的悬挂柔性幕墙;安装了上海自主研发、全世界第一个引入电磁原理、也是全世界自重(1000吨)最重的阻尼器系统等。
4台总重近2000吨的巨型塔吊将大厦一段段拔起,越到高位施工难度越大。接近封顶时,建筑材料是用塔吊从地面抬升到600多米的高空进行安装。施工人员形象地形容“楼下轻风细雨,楼上雪花翻飞”,除去施工本身的难度不说,高区建造所遇到的风力、温度变化都是新的课题。
正是这些技术突破使得中国超高层建筑水平再上新台阶。东京电视塔的施工方日本熊谷组的负责人感慨地说:“上海中心的建设技术水平与日本相当,管理和理念已经超过日本。”
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说,上海中心整合各方资源,解决了许多没有先例、国内甚至世界级的难题,具有开创性。我们率先在超高层建筑全面推行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,在加工、制作、现场施工和安装阶段提供精确数据,减少返工,节省材料。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工业化、信息化改造,我们有望将工程建设行业生产效率整体提升10%。
打造物理高度之外,还营造了理念和文化高度
一手提着鸟笼,一手轻摇折扇,身影婀娜多姿,极富东方艺术神韵和海派风情——陈逸飞的经典雕塑作品《上海少女》,与上海中心120度螺旋形上升的外形相映成趣,也成为这幢超级摩天大楼的标志性文艺符号。
“我们在打造地标建筑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,如何在物理高度之外,营造理念的高度、文化的高度。文化不是高高在上、束之高阁的,而是滋养心灵、慰藉灵魂的必需品。上海中心将成为陆家嘴的文化名片,对大都市文化建设形成示范效应。”顾建平说。
上海中心这座“垂直城市”,处处蕴藏着艺术之美:世界最大的琉璃壁画《琉璃山水》,18位国家级大师共同创作的陶艺装置作品《鱼乐图》,21个独特的“空中花园”。
上海观复宝库和观复博物馆是上海中心的一大看点。位于博物馆序厅的生僻字文化墙以活字印刷阳文字模为设计创意,运用工艺繁复的金刚喷砂刻字工艺,将千字生僻字镌刻于石墙之上,尽显古朴意蕴,同时也是警醒人们对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汉文字的珍视。除了常规展品,观复博物馆还将特别设立了“中西馆”,展现东西方文化交融。“我们有15件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定制的英式黄花梨椅子,展现了西方对中国材质文化的追求;还有一个乾隆时代的碗,外面是中国传统的打虎彩绘,内壁却是西方典型的猎狐场景。”博物馆负责人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。
在博物馆旁边,还有一座内设亭台楼阁、假山流水、草庐和经幢的“半亩园”。园林采用明式风格,将建筑、山水、植物一统于宋画意境的景致中,这是首创在西式摩天大楼普遍的几何审美观中注入东方美学。“作为超高层建筑,能拿出寸土寸金的空间,表里兼修、有血有肉,潜心于文化事业,是件了不起的事。”马未都说。
除了第118层和119层作为主要观光层开放让游客体验“漫步云端”,大厦阻尼器所在的125层和126层也将建观光区。为削减强风下高层晃动的阻尼器,在各国超高层建筑中都对游客开放。别出心裁的是,上海中心在这一高度超过580米、离天空最近的地方,将举办巅峰艺术展和视听表演,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云端之美,聆听天籁之音。
中国品牌、中国制造在这里自信崛起
对于超高层建筑,大众的第一印象是高投资、高耗能,而上海中心在筹建之初就力争打造成为“节能、绿色、环保”的超高层建筑。在设计及施工阶段,上海中心创造性地集成综合应用了4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,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栋同时获得中国“绿色三星”设计标识认证与美国LEED白金级认证的超高层建筑。
借鉴“热水瓶原理”,上海中心通过双层玻璃幕墙之间巨大的温度缓冲区,避免室内外直接进行冷热交换,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,外幕墙上特制的彩釉还能有效阻挡强光投射。办公区域全部采用LED照明并使用动态感应智能照明和智能窗帘技术,根据自然光线自动调节亮度。
各类绿色措施将使“上海中心”投入运营后的能源消耗同比降低20%,每年碳排放量减少1.25万吨,相当于11万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。
这些设计理念的最终落实依托了中国制造,也让中国品牌在国际上一炮打响。上海中心是第一次由中国团队、中国技术、中国制造所主导建设的世界一流、中国第一的超高层建筑,一大批中国制造、中国品牌乘势崛起,站到了行业的全球一线水平。
以玻璃幕墙为例,在上海中心之前,中国制造、中国工程队再便宜,也没人敢交给中国人做。而上海中心的玻璃幕墙从设计、施工、制造都是由中国团队主导,一个个中国品牌出现在这一世界最高水平的超高层建筑中——外幕墙用的是山东金晶的超白玻璃,上海耀皮玻璃负责表面处理,沈阳远大集团最终把幕墙加工成型、施工安装。
上海老牌灯具制造商亚明照明,则通过上海中心这个品牌华丽转身成照明系统集成供应商。以前,亚明为飞利浦做贴牌,现在,亚明让飞利浦为自己做贴牌加工。
顾建平说:“从金茂大厦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上海中心,陆家嘴的三座摩天大楼见证了上海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。这不仅是楼高在爬升,也是设计理念、建造水平、管理模式的大跨度提升,更代表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飞跃。”
分享:
SAF Coolest v1.3 设置面板 FRWSX-ZHPQ-VFAFE-ZSW
无数据提示
Sorry,当前栏目暂无内容!
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